姚明建议打造原生品牌赛事,助力中国迈向体育强国
(ID:)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向2035年体育强国目标迈进,首先要在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体育项目上取得一流的竞技成绩。其次,要培育具有重大国际或地区影响力的本土品牌赛事。
力争达到一流竞技成绩的目标非常明确,也不难理解。在赛事打造方面,在姚明看来,中国很多体育项目在发展初期都需要与国际标准充分接轨,深入学习英超联赛球队广实2024,积累跑步比赛经验。如今,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多项体育赛事都在中国举办。中国体育是时候考虑打造独立IP赛事了。
中国培育具有重大国际或地区影响力的本土品牌赛事是否困难?
图片来源:
本土大球赛事现状堪忧
3月12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会议“部级频道”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表示,要从建设管理体系、人才体系入手。 、训练体系、竞赛体系、保障体系。完善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道路。
目前,姚明所说的本土赛事在各大足球领域都有一定的缺乏。
当姚明还是运动员的时候,中国篮球除了CBA之外最著名的本土赛事就是斯坦科维奇杯(以下简称“斯坦科维奇杯”),很多人称之为篮球的“迷你世界杯”。不过,如今斯坦科维奇杯已经逐渐没落。
2005年,斯里兰卡杯由香港企业家、时任国际篮联主席程万琪创办。之所以命名为“斯里兰卡杯”,是为了纪念担任国际篮联秘书长26年的鲍里斯·斯坦科维奇。
一位参与斯里兰卡杯筹备工作的前篮协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程万琪先生创办斯里兰卡杯的初衷就是通过邀请顶尖男篮来帮助中国男篮增加比赛机会。各大洲的篮球队来中国比赛,提高水平的同时,程万琪也希望每年都能形成品牌影响力,永久举办。”
斯里兰卡杯初期,星光熠熠。不仅姚明亲自率领中国男篮参加比赛,德国运动员德克·诺维茨基、法国运动员托尼·帕克等NBA大牌球星都有参加斯里兰卡杯的经历。
前述篮协前工作人员回忆,由于参赛球星都有市场号召力,企业投资斯里兰卡杯的热情非常高。票房回升也相当可观,冠军奖金最高达到了10万美元以上。
然而,随着程万琪卸任国际篮联主席,斯里兰卡杯缺乏“背书”和“光环”。此外,斯里兰卡杯尚未纳入国际篮联积分体系,赛事质量开始衰退。巅峰过后,受邀来华参加斯里兰卡杯的球队不再是各大洲的顶级球队。后来,“冠军”的称号从斯里兰卡杯的正式名称中被删除,投资也不再顺利。
截至目前,斯里兰卡杯上一次在中国举办是在2019年,只有包括中国队在内的4支球队参赛,冠军奖金也只有3万美元。
在中国足球领域,最高水平的本土赛事无疑是万达体育斥巨资打造的“中国杯”足球赛。
与斯里兰卡杯从未被列为国际篮联赛事不同,“中国杯”赛事被评为国际足联A级赛事,2017年至19年受邀来华参赛的球队包括后来入围的乌拉圭、威尔士等为卡塔尔世界杯。团队的高水准可见一斑。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杯于2017年、2018年、2019年成功举办了三届,官方宣布取消2020年、2021年,2022年官方不再提及。
《中国新闻周刊》询问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重大赛事协调推进办公室,其工作人员回应:“2023年不会举办,2024年是否继续举办还不确定。”
相比之下,一些相对小众的本土体育赛事,如中国杯帆船赛、中国网球公开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在帆船、网球、自行车等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则成功举办握住。 。
据青海当地媒体报道,3月13日,第22届环青海湖赛组委会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2023年环青海湖赛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从中国杯组委会获悉,第十四届中国杯帆船赛将于3月23日至26日举行,第十五届预计将于今年10月举行。届时,邀请国外帆船队或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网球公开赛相关负责人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除非出现极端不可抗力,202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将如期举行。
长期跟踪研究中国自主品牌体育赛事的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白保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姚明主席这次提出的建议,国家有培育本土品牌的相关政策。策划具有国际和地区影响力的活动。”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提出,打造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加快构建自主品牌体育赛事体系。
姚明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上述指导意见和计划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自主品牌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姚主席在两次会议上的发言也是基于政策导向的建议,是完全可行的。”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白宝鼎说。
“其实,除了享誉世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外,国内很多群众体育赛事也有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以贵州村BA篮球赛为例,本来只是一场民间举办的群众性体育赛事,但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和利用赛事连接人们生活的方式,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支持,相关报道甚至出现在海外国家的主流媒体上。以大众体育赛事为基础打造重大区域乃至国际赛事的最佳方式。”
白保定表示英超联赛球队广实2024,“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赛事有能力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发展成就和文化自信的最佳载体之一。”
最大的本土赛事是国内职业联赛
多位体育行业从业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NBA中国赛、F1上海站等赛事只能算是短期“进口”。如果严格按照定义,最大的本土品牌赛事应该仍然是国内职业联赛。比如,NBA和英超联赛分别作为美国篮球和英国足球最大的本土赛事,吸引着全球最优秀的球员加盟英超联赛球队广实2024,中国本土的职业体育联赛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体育营销公司阳光体育创始人张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虽然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水平无法与NBA和英超联赛相比,但从现阶段来看,已经回到了正轨,提高市场知名度,吸引更多资本回归体育领域更为关键,相信在此基础上,打造更多本土品牌赛事是水到渠成、锦上添花。”
当新疆男篮宣布退出CBA(现已回归)时,姚明对媒体回应:“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打联赛,把比赛带回给球迷,这是我们的工作。”第一优先。
三大职业联赛中,由于中超、排超尚未开始新赛季比赛,CBA恢复主客场制后的市场表现成为体育产业从业者观察的典范。
幸运的是,球迷们重返线下观看比赛的热情得到了强烈释放。在一些体育市场较好的省市,却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比如辽宁、北控、广东的主场几乎爆满。辽宁男篮主教练杨鸣直言,球迷的热情超出了他的想象。
据辽宁当地媒体统计,辽宁体育馆拥有1.2万个座位,每场可售出1万张门票。辽宁男篮俱乐部场均票房收入达到近350万元。一周内,辽宁男篮球衣线上线下售出超过1万件。此外,主场作战的辽宁男篮也吸引了周边城市众多球迷驾车前来观赛,为沉阳的餐饮、住宿、商业、交通等带来了衍生消费。方面。
当然,也有票房惨淡的球队。有球迷在论坛上表示,深圳男篮是CBA恢复主客场比赛时最早售票的球队之一,但门票销售情况相当惨淡。靠近体育场的前座门票平均售价为300元,但来自同省的十届冠军广东队的门票一开始就卖光了。
持续观察体育产业复苏的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玉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阶段恢复中国职业体育联赛秩序,首先,需要结合市场规律,积极培育盈利能力;其次,各方要合力树立稳定发展预期,共同建设繁荣的国内高尔夫市场。
“现代职业体育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职业联赛想要持续发展,充足的盈利能力是重要前提。在中国职业体育中,亏损经营的俱乐部太多,这意味着社会力量缺乏意愿。”投资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确实是时候注重盈利能力建设了。”
王宇雄指出:“现代体育职业联赛是一个多边的市场平台,各种市场主体在平台上交换资源。政策和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赞助商、投资者等各种主体的经济决策行为。”这影响到整个联赛的健康运行,因此各方要尽力维护联赛发展环境的稳定,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促进消费意愿、投资意愿、合作意愿。”
王宇雄也认为,俱乐部在职业联赛中的话语权应该进一步扩大和尊重。有关方面将职业体育作为一个产业来管理,使俱乐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个体行为符合促进体育发展和国家队建设的需要。
中国本土赛事还有哪些机会?
采访中,白光鼎和王玉雄都认为,由于现代体育运动大多起源于欧美,足球、篮球和奥林匹克运动在欧美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此外,人们拥有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和成熟的赛事商业模式,先发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凭借其位置优势,恐怕很难与其正面竞争。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其他机会。
王宇雄分析道:“中国体育打造国际性、区域性本土品牌赛事的关键是选择好的体育项目,比如一些国际赛事市场结构尚未成熟的体育项目;容易差异化的体育项目;受国际赛事影响的体育项目。现有的国际体育组织的体育项目,对兴趣格局影响较小;发展趋势明确,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具有市场的项目,可以考虑。”
“首先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新兴体育项目,如飞盘、虚拟体育赛事等。目前这些体育赛事的国际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而中国拥有非常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只要先下棋,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本土品牌赛事IP,而且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打造本土品牌赛事。而是以创建品牌赛事为契机,推动这些新兴体育组织的建立,努力将国际组织的总部设立在中国。”
“第二是时尚户外运动赛事。时尚户外运动赛事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而不同地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天然存在异质性。我国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多样,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很容易与国外现有的高水平赛事品牌区分开来,比如万宁日月湾拥有世界顶级的优质海浪图案和亚洲最长的溶洞群就靠这些。创建本土品牌活动相对容易。”
丁百光认为,打造赛事品牌,必须回归消费本身。 “体育赛事归根结底是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载体。没有消费,产业和经济的逻辑就不成立。如果只是为了举办比赛而举办比赛,没有群众的参与和感知,品牌无法产生效益,最终走不远,更谈不上产生持久影响。”
“未来体育赛事品牌要特别注重消费场景的打造和年轻人的参与。比如中国网球公开赛,一家三口来了,爸爸进来看比赛,而妈妈则带着孩子去场外餐饮、亲子娱乐项目消费,这样,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就变成了“一送三”的消费,比如中国网球公开赛举办了一场专门的球童选拔活动。通过选拔活动,可以调动所有球童家属的关注度,再加上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的各种“私域流量”的迅速传播,势必会成为一场“洪流”。活动的推广,会吸引更多的消费场景和年轻群体参与,让活动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快提升。”
不过,白保定也提醒道:“虽然体育产业打造本土品牌赛事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但毕竟体育赛事是一个真正需要持续投入的产业,它的投资周期和品牌培育时间这需要很长时间,活动的组织者和投资者都需要对品牌的成长有足够的耐心。”